新就业形态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 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

2024-12-23 15:08:1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23日讯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技术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在优化供需匹配、促进经济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创造大量新就业形态岗位,有效拓宽就业新空间,在保就业、稳就业、扩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何实现新就业形态从量的增长迈上质的转变?如何在个体、平台新就业探索基础上,利用国家政策红利,形成新就业形态发展范式,推动新就业形态高质量发展?

  12月21日,由人民网主办的“金台圆桌--新就业形态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政企学研多领域代表,围绕当前经济发展和就业趋势下,新就业形态如何匹配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展开探讨。会上,人民网财经研究院与中国传媒大学,发布国内首份《新就业形态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向新向质,新就业形态加速发展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驱动下,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出众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深刻改变传统就业市场。以互联网营销师、网络主播、网约车驾驶员、内容创作者、社群主理人等职业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

图形用户界面

描述已自动生成

中国劳动学会会长、国务院参事特约研究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杨志明

  杨志明表示,新就业形态发展迅速,对促进劳动就业、消费升级和技术变革,发挥创新性作用,呈现数字驱动、网络支撑、平台协同的灵活用工新特点,改变以往劳动管理中劳动合同“一统天下”的格局。

穿着西装笔挺的男子与配字

描述已自动生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

  目前,中国灵活就业人口已达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4.3%。《报告》显示,2024年就业市场中,74.1%的人群有灵活就业意愿或行动,今年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意向,同比上涨7.7%。张成刚说,新就业形态的发展,是就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为劳动力市场发展提供新动力。

图片包含 站, 建筑, 标志, 男人

描述已自动生成

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于晗

  于晗发布《报告》时介绍,新就业形态,是指依托于现代技术平台(大数据、云计算、AI等),对各种资源进行重新组织和整合,实现业务规模和范围的大幅扩展,使劳动者能够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的就业方式。这种形态,呈现去中心化和平台化就业模式,打破传统就业的诸多限制,为劳动者提供更加多元的工作机会、更加灵活的就业选择。

电脑萤幕画面

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新就业形态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实现就业和产业的同频共振,”人民网副总裁宋丽云表示,人民网作为党媒央媒,持续关注就业领域新发展、新趋势,本次研讨会充分展现社会各界对推动新就业形态高质量发展的关切和期盼,更承载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使命。

穿着西装笔挺的男子与配字

描述已自动生成

全国政协十三届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刘世锦

  “新就业形态,是数字技术革命背景下涌现出的新行业、新职业。”刘世锦表示,稳就业,稳增长,是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要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支持人力资本提升,推动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

  破解新需求,新就业形态高质量发展模型发布

  新就业形态快速发展,背后也浮现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挑战。

  《报告》指出,新就业形态中,单一机械化劳动占比高,劳动者技能成长受限;分别有54.1%和41.7%的灵活就业者表示,面临收入不稳定、兜底性保障较少等困境;算法驱动框架下,劳动者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影响身心健康;劳动者长期“单打独斗”,不免呈现“个人化、原子化”等倾向,集体感、社会融入感减弱。

  同时,《报告》显示劳动者对新就业形态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劳动者自主选择性增强 ,他们倾向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选择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特长的工作机会;其次,关注多元化收益,物质收入不再是择业的唯一标准,他们更重视身心健康、工作生活平衡、以及在工作中是否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第三,劳动者渴望多样化的新就业机会,需要数量更多、高附加值新就业形态工作岗位,满足知识型、技能型劳动者需求。

  杨志明说,要充分释放新就业形态的劳动魅力,激发新生代的劳动兴趣,进而实现“体面劳动”“数智劳动”“快乐劳动”。

  于晗和研究团队,基于上述《报告》洞察,以及对安利、小红书等新就业形态中的平台企业深入调研,提出“新就业形态高质量发展探索式模型”:劳动者需要改变就业观念,主动拥抱数智化带来的社会变革,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变为提升自身素质提的努力,从容面对就业市场挑战;平台企业要商业向善,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劳动者打造终身培训体系,加强就业市场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增加对从业者的人文关怀,推动就业创业环境更宽松、更美好;政府要给予新就业形态政策扶持,支持和规范新就业形态发展,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权益;各行业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创新服务模式,创造更多新就业形态岗位;社会舆论亦应改变传统成见,树立公平公正,积极向上的就业观念。

图片包含 路, 户外, 蓝色, 男人

描述已自动生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

  蔡昉指出,数字经济时代,新就业形态和劳动力市场制度要更好衔接,建立普惠性社会保障制度,避免就业市场过度内卷,全生命周期培育人力资本,用制度保障高质量就业。

  社群平台创业,新就业形态的安利样本

  生活在珠海的小黄,是一名乐队吉他手,长时间站立,不稳定作息,带来诸多健康问题。通过加入安利大健康社群,学习健康知识,补充营养、调整生活方式,很快发生健康改变。他把自己的改变过程,分享在社交媒体,还通过粤语脱口秀,传播健康,吸引了二十多万粉丝;在线下,他带领大家露营、爬山、徒步,做健康美食,为大家提供健康解决方案,利用专业知识,为群友提供个性化、陪伴式的健康服务,开启创业之路。

安利(中国)董事长兼总裁余放

  小黄的创业故事,被余放带到研讨会现场分享。余放介绍,“你以为我是在生活,其实我是在工作,你以为我是在工作,其实我是在创业”,创业者在创造美好、传递美好的事业中,不仅收入得到保障、事业稳健成长,还收获了幸福感、价值感和满足感。

  与会专家认为,平台企业作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为新就业形态高质量发展做出许多有价值探索。以安利和小红书等为代表的平台企业,通过优化商业模式和服务体系,提供丰富多元高质量的就业创业机会,助力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新就业形态注入活力。

  余放介绍,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公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期待,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国家提出2035建成“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安利顺势而为,发展为数智化赋能的大健康和美好生活创业就业平台,全面支持创业者创建和运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健康社群,为他们提供新就业形态下的创业机会与服务,安利的营销人员也成为新就业形态的从业者。

  通过系统化培训,安利营销人员成为大健康领域专业人士,目前已有6.2万名营销人员获得营养健康顾问证书、1万多名营销人员拿到健康塑形教练证书。他们作为社群主理人,邀请亲朋好友和消费者加入到主题多样、内容丰富的社群中,它们有的是基于兴趣爱好,如长跑、骑行、读书;有的是基于健康需求,如体重管理、亚健康管理、儿童健康成长等。在社群中,大家互相陪伴、互相鼓励、互相督促,共同学习科学健康知识、落实健康生活习惯,逐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营销人员在社群运营过程中,为消费者提供包括膳食补充在内的个性化健康解决服务方案,帮助更多人拥抱健康、收获美好,完成个人成长和创业。

  通过新就业形态探索,安利为近20万创业者,提供多劳多得、乐业敬业、专业持久的事业机会。特别是在女性就业与银发族就业方面成效显著。余放介绍,有75%的安利创业者为女性、超过30%的安利创业者年龄超过50岁,持续运营安利事业20年以上的创业者超2万名,为新就业形态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张乐群